曾庆源,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传染病疫苗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被誉为中国疫苗研发第一人,曾是非典时期中国首位柿子疫苗成功研制者,此次新冠疫苗研究攻关的领军人物之一。
曾庆源出生于浙江浦江,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药学系,获得药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获得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药学院,获博士学位。
曾庆源研究的重点是药物与疫苗设计、制备、评价和转化,长期从事疫苗抗原及其基础科学的研究,在疫苗设计、毒力机制、有效应答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工作,为研制高效、安全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曾庆源领导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针对新冠病毒研究开发疫苗。他曾经表示:研究新型疫苗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疫情,也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疫情挑战,他希望能够把中国的疫苗研究推向全球领先的位置。
曾庆源:超越自己的AI学习之路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曾庆源从2011 年开始与此相关的工作。他相信,数据是机器智能运转的根基,而越多的数据意味着相应的出现机会也会更多。
曾庆源常说,他的工作室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实验室。每天,他和他的团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整理和清洗数据,尝试着让机器更好地理解数据。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人们会时不时地调整自己的网络预测结果,直到让模型达到最优状态。
在这个从数据中探索知识的时代,曾庆源一直在用努力证明:“数据不产生什么,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才是王道。”
曾庆源认为,人工智能存在的意义并不仅等同于其本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迫使人们去思考,并对其产生敬畏之情。他表示,要让人类显得更加“聪明”,须先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加智能。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会时不时调整其方法和工具,以便将人类的经验与机器想法融为一体,以期超越人类的认知水平。
曾庆源:中国最早开展病毒学研究的“病毒学家”
曾庆源,中国病毒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病毒学家之父”。曾庆源生于1905年,1930年毕业于北平医学专科学校,获得医学士学位。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过研究,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岗位。
20世纪40年代,曾庆源率领团队开展了中国最早的病毒学研究,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病毒学实验室。70多年来,曾庆源致力于病毒学研究,在许多病毒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庆源在病毒领域的开拓和奠基,成为了中国在病毒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