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第一艘5万吨级中型散货船、天字一号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下水。
天字一号由中国航运集团下属的新松船舶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中船集团副总经理王永安表示,天字一号的下水为中国运输科技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里程碑。
据介绍,天字一号船长许美清已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航运行业,不断攀登着航行岗位的职业阶梯。这次担任天字一号的首任船长,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崭新”体验。船厂成功为她订制了国际质量标准,而其中所使用的许多先进设备,都在我国国内首次应用。
中国科学家成功发射天字一号,首批数据揭示神秘天体之谜!
中国科学家成功发射“天字一号”
2021年5月29日,中国在三亚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字一号”中继卫星,实现以地球同步轨道为目的的空间测量实验,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测量领域迈上新的台阶。这项实验将有效提升我国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地球同步卫星系统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强我国在航空航天、大地测量、遥感、地球科学、地质勘探、资源环境、灾害管理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首批数据也揭示了它所监测的神秘天体——黑洞的一些秘密。数据显示,这颗黑洞的质量极大,达到了太阳质量的25倍,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左右。此次实验为中国科学家破解黑洞之谜提供了有益的数据,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天字一号也将在卫星通信、遥感地球、气象预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构建数字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天字一号】揭秘中国天眼背后的科技之路
中国科技的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国天眼。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天眼的建成不仅代表着中国科技的恢弘进步,也为全人类的天文研究贡献了力量。而在这座建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技秘密呢?
天眼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它的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真正开始动工的时间是在2011年。天眼的成功建成离不开中国的科技力量,但这绝对不仅仅是科技的简单叠加,更多的是创新性的突破。天眼的设计理念是采用球面反射器技术,这是一项全新的科技,能够让天眼具备更广泛的接收范围和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在射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方面,天眼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技术,确保了无缝的数据流转。
相信未来,随着中国的科技不断壮大,天眼也将为全球的天文探索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记。